知道了
内容简介
目 录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第二部分 专项题库
一、填空题
二、概念题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帮助
设置
目录
笔记
书签
搜索
纠错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封面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专项题库】AI讲解
开始阅读
目 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第二部分 专项题库
一、填空题
二、概念题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笔 记
正在拼命加载...
加载更多(剩余0条)
没有更多了
书 签
暂无书签
点击右上角书签即可添加
共0个书签
纠 错
182****5787
来自2iPad13,16
纠错
联系
练习
2024-09-29 09:03:13
回复
187****9713
来自2在线版
纠错
啊我要疯了
答:斯多亚派的不动心是指不关心快乐或痛苦,情绪不受外部感性世界的影响,获得心灵的安宁或平静的状态。情感是非理性的,不动心不同于普通的冷漠或麻木,而是理智对情感的正当控制。由于幸福归根到底是一种心理感受,所以人们虽然不能控制外界事件的发生,但能排除外在事件对心灵的影响,以心灵的不变来应对世界的万变,因此他认为不动心是最高的德性。斯多亚式贤哲的特征是分离了情感,纯粹出于理智的行为。这种观念引起了许多蔑视世俗快乐的宗教和贬低情感作用的哲学体系的共鸣。
2024-07-25 15:44:53
回复
132****5866
来自2iPad13,4
纠错
题目问到是中世纪实在论和唯名论,答案在说经验论和唯理论。
中世纪实在论和唯名论的来源
2023-11-03 21:47:03
回复
圣才电子书
回复
132****5866
:
中世纪实在论和唯名论的来源、原因、发展。[复旦大学2021年研] 答:(1)中世纪实在论和唯名论的来源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内部产生的实在论和唯名论之争,是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内在矛盾运动产生的必然结果,争论持续了数百年,贯穿了经院哲学发展的始终。实在论和唯名论之争的实质是对“共相”问题的不同认识,其理论来源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观念。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波爱修将波菲利的共相问题引入到了哲学讨论,直接引起了经院哲学家们激烈的争论。 (2)中世纪实在论和唯名论之争的原因 公元3世纪腓尼基的新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承继了希腊哲学,首先明确提出了一般与个别或共相与殊相(种与属)的问题,即著名的“波菲利问题”:①共相(种属)究竟是独立存在的,还是仅存在于理智之中。②如果共相是实体,那么它们是有形体的,还是无形体的。③共相是与可感事物相分离的,还是寓于可感事物之中。 对于这三个问题波菲利本人并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拉丁教父波爱修最早把共相问题引入了哲学讨论,他对于波菲利提出的三个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①共相(种属)是独立于人的理智而存在的普遍本质(而非实体);②它们是无形的实质;③它们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并与可感事物相一致。 波爱修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他认为在认识论上,人们的心灵将种和属区分抽象出来,它们表现了个别事物的相似性,它们可以在人们的观念中存在。波爱修作为沟通古代哲学和中世纪哲学的桥梁,成为了中世纪唯名论的直接先驱,并规定了中世纪哲学理论探讨的方式和方向。 (3)唯名论与实在论的发展 随着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发展,基督教从排斥理性到容纳理性,再到向理性主义回归,又给自身埋下了不安定的种子,随着理性与信仰的逐步分裂,导致了经院哲学的衰落。 ①早期经院哲学关于实在论与唯名论的争论 安瑟尔谟作为极端实在论的代表,他坚持柏拉图理念论的思想,他认为存在一种纯粹的共相,这种共相事独立于个别事物之外的客观实体,并且为宗教信仰辩护,做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开创了理性论证的风气。贝伦伽尔在圣餐问题上否认基督实体临在于面包和酒,认为实体只能是可感的个别事物,根本没有独立存在的一般实体,表现了最初的唯名论倾向。洛色林将唯名论发展成为一种较为系统的哲学理论,他认为只有个别独立的实体才真实存在,共相并无客观实在性,既不存在于个别之中,也不存在于个别之外,仅仅是指个别事物的空洞的“记号、语词、名称”而已。 阿伯拉尔对安瑟尔谟和洛色林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概念论”的观点,他认为共相作为普遍概念是有其客观内容的,但共相本身却不具有独立实在性,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而共相不是实体,只是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一种抽象概念,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之中。这种观念综合了安瑟尔谟的极端实在论与洛色林的极端唯名论的对立观点,被称为“温和的唯名论”。 ②鼎盛时期经院哲学实在论的发展 由于受到东方拜占庭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亚里士多德主义得以回归,并为经院哲学提供了知识基础。作为经院哲学实在论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以亚里士多德哲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将辩证法引入关于共相问题的讨论中,进一步深化了共相问题,提出了共相分别先于、寓于和后于个别事物的观点。由于他从根本上仍然把共相或一般概念看作独立的客观实体,因此他的共相学说被称为“温和实在论”,温和实在论相对于极端实在论更前进了一步。 ③唯名论的复苏 司各脱的思想对唯名论的复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认为质料是普遍的基础,形式是事物的个性原则,完善的知识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个别的知识,因而共相必定存在于个体之中,表现出了经验论的倾向。为了克服早期唯名论的缺点,他提出了“形式区别说”来说明共相(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认为共相(一般)形式与个别的形式不是不同实体的区别,也不是想象中的区别,而是“形式的区别”。他把个别事物当作物质与形式的统一体,他认为事物本身独立存在,同时具有一般形式和个别形式。 在司各脱主义的影响下,奥卡姆的威廉将唯名论与认识论联系起来,提出了著名的“奥卡姆的剃刀”原则,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主张把“实体形式”、“本质”、“隐蔽的质”等概念从哲学中剔除掉,使得共相不能单独存在。他是唯名论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代表,他认为现实中存在的只有个别事物,共相仅是表示事物之间相似的符号而非存在,它不能脱离人的头脑而独立存在。他把对个别事物的认识当作知识的起源,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共同性质,形成抽象认识,造就科学知识。他把唯名论推向一个新高度,加速了经院哲学的解体,同时也意味着实在论和唯名论之争的终结。 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的变化,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实在论与唯名论之争结束了其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其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它为后来的文艺复兴的哲学和近代自然科学的经验及唯物主义的兴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性基础,在现代西方分析哲学中也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
回复
结局接近开始
来自2iPad Pro (11-inch)
纠错
同类相知
异类相知说从主客体物质粒子的物理作用以及生理机制出发
2022-12-19 14:30:07
回复
139****4960
来自2iPhone XR
纠错
问题与答案不相符,问题为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答案为经验论和唯理论之争
4中世纪实在论和唯名论的来源、原因、发展。[复旦大学2021年研] 答:(1)中世纪实在论和唯名论的来源 围绕着认识的来源和基础、真理的标准、认识的方法论等问题,哲学家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派别,亦即经验论(Empiricism)和唯理论(Rationalism)。 两者的理论分歧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①首先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问题。一般说来,经验论者认为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一切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唯理论者则主张认识来源于天赋观念,知识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②其次是真理的标准问题。一般说来,经验论者认为,经验是检验知识的最基本的标准;而唯理论者则认为,知识的真理性乃在于清楚明白、无可怀疑,亦即具有自明性和不矛盾性。 ③最后是认识的方法问题。一般说来,经验论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经验的归纳方法;而唯理论者则主张从不证自明的公理
2022-11-10 07:50:28
回复
提示
取消
确定
本章节内搜索
搜索
暂无搜索结果
请更换搜索关键词后,重新搜索
请输入搜索关键词搜索
立即下载APP
意见反馈
软件问题和意见
非软件问题请咨询客服
联系方式(手机号)
图片(选填,添加问题截图)
提交
帮 助
意见反馈
知道了
设 置
选择界面颜色
设置字号大小
14号
16号
18号
20号
22号
24号
28号
32号
36号
选择正文字体
默认字体
微软雅黑
黑体
宋体
楷体
仿宋
选择背景图片
上传笔记截图
允许(推荐)
禁止
方向键切换章节
启用
禁用
恢复默认设置
保存
添加纠错
设置笔记颜色:
取消
确定
确定
关闭
00:00/00:00
×
视频播放
×
免费试看,购买后可观看全部章节视频!
立即购买>>
如果已经购买,请
登录观看>>
×
购买后可观看全部章节视频
立即购买
如果已经购买,请
登录观看>>
正在请求视频地址,请稍候...
修改
删除
笔记
纠错
账号异常访问,请验证身份
当前登录账号:11000000000(10009)
当前IP:18.216.151.52
填写图片中问题的答案:
填写登录密码:
确定
提示
取消
确定